梅文化

雪山梅园讲解稿

时间:2018年02月2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第一部分:毛泽东诗词影壁、五福铺地图案

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到梅园来观光游览。

进入雪山梅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咏梅诗词影壁——《卜算子•咏梅》,其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颂扬了梅花“俏不争春”的傲骨、坚贞和美丽,彰显出革命者坚韧果决、无私无畏的高贵品质。

现在,请各位注意一下影壁前的卵石铺地图案。这幅图案中间是一朵大梅花,梅花的五个花瓣上各有一个蝙蝠,蝙蝠的“蝠”是“福”的谐音,这个图案的寓意是“梅献五福”,祝愿大家五福同在,康健平安!

第二部分 梅花之姿

梅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原产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素有“花魁”之称。她迎风斗雪,凌寒怒放,先众木而花,先天下而春。千百年来,她不仅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赏,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既然来到了雪山梅园,主要的目的就是赏花。我们都知道美食的三要素是“色香味”,而赏花则有四个要素,它们分别是姿色香韵。我们先来认识下梅花的姿,也就是形态。

梅花首先照枝型可分为三,分别是直枝梅、垂枝梅和龙游梅在我们的左右两侧,分别看到的就是垂枝梅和直枝梅(如果按颜色区分,则就是白梅和宫粉梅)。

现在我们来到“三友路”。“三友”是指松、竹、梅,因为这几种植物都凌霜斗雪,经冬不凋,所以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请大家注意辨识一下脚下所踩的卵石铺地的图案,区分一下松竹梅的不同。

在雪山梅园,除了柳的点缀,见到最多的就是松竹梅的结合。

们看到的这片枝干苍劲的梅花,是朱砂型的骨里红,为什么叫骨里红呢?因为这个品种的木质部为红色,也可是说它的本质就是红的,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根正苗红”。

在中国古代的赏花审美中,花的斜姿曲势更受人们欣赏,而这种姿态以梅姿最为典型。梅花姿态的特征是横斜疏瘦。古人讲“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的树30年以上,所以更能凸显出老干虬枝的韵味和横斜疏瘦的形态所谓的“铁干铜皮碧玉枝”在这里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家注意看,新的梅树纸条都是绿色的

点缀其中的是宫粉型的“贵妃台阁”,均是梅花中的名品。

第三部分:百梅图石刻长廊、踏雪桥、暗香浮动榭

这里是百梅图石刻长廊,廊内镶嵌宋元明清及现当代百位画家的100幅画梅精品。百梅图石刻在我国各大赏梅名园中尚无先例,在世界梅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2001年被收入世界吉尼斯之最记录。

百梅图石刻长廊的第一幅图是出自宋代扬无咎的雪梅图,这也是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副专门描写梅花的画作,现在这幅图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它的石刻。

正前方的这幅图是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它的题画诗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清气满乾坤

2017年10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最后引用了元代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来号召人们学习梅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因为梅花的自然分布地区主要在长江流域,所以我们江北的人们很少能看到露地盛开的梅花。全国有名的几大梅园均分布在长江以南,包括:南京梅花山,无锡梅园,武汉东湖梅园等。而在江北,能游览如此大面积且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梅园,实属不易。

例如大家所看到的这个镂空的铁窗,它的中心是一朵梅花,周围的纹络我们称之为冰裂纹,象征着梅花在冰天雪地开放。

各位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在长廊内游览,犹如来到江南园林?“廊中香暗度,亭外风徐来”,在这里既能欣赏梅花之风姿,又能体味江南之情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逍遥自在。

现在我站的这座曲桥叫踏雪桥,因为桥北首栽植玉蝶型)白梅,盛开时洁白如雪,香气袭人,飘落时,似雪花飞舞,飘逸多姿,因此,此桥也就被称为踏雪桥了。

桥北面是一个水榭水榭是指建于水边或水上的亭台,以供游客休息、观赏风景的中国传统式建筑。大家注意看水榭上的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将梅树特有的神韵与姿态写得入木三分。

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当梅花的横斜疏影倒映在池水中,并伴有暗香浮动。顿感水天一色,香形交融,如痴如醉,难怪林逋自称为“梅妻鹤子”。

我们的雪山梅园始建于2000年,一开始也是出于王春亭和陈明芝夫妇对梅花的爱好,后来,为了让更多的北方游人能欣赏和了解到梅花,以及传播梅花的文化和精神,才开园迎客。截止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梅花节了。此梅园占地50亩,栽植有70余个品种的梅花共计2000余株。

第四部分:梅花之“色”、美人梅、摽梅亭

梅花的花色主要有白梅、宫粉、朱砂、绿萼和跳枝梅等。大家在赏梅的过程中,不妨区分一下。

大家现在脚下的路叫做和美路,因为地面镶嵌的是荷花和梅花的图案,寓意为和和美美。

左手边的这片梅花是美人梅。这是从美国引进的树种,美人梅作为梅中稀有品种,不仅花色美观和花形绮丽,而且还可观赏枝条和叶片,叶片和枝条终年鲜紫红色,而且能抗-35度的低温,能在我国东北地区生长开花。不过美人梅花期稍晚,大概要等到接近清明节,才是她们盛开的时候。但是,到了那个时候,其余很多的梅花就已经落英缤纷了。

大家看,这座别致的双亭名为摽梅亭。该亭为双顶,近看单亭屹立,远看双亭并列,这种造型在江南园林中也不多见。因是双六角亭,故又叫鸳鸯亭。

为什么叫摽梅亭呢?即是抛洒的意思,因为梅与爱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召南》中有一首《摽有梅》诗,就记载了一群年轻女子抛梅求爱、寻觅意中人的动人场面。

摽梅亭前面的这副楹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林下美人来”,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两句咏梅诗。他用高士、美人来比喻梅花。

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青梅竹马”,这里面的梅就是指梅树的果实。唐代大诗人李白之所以用青梅来比喻两小无猜的男女情感,其源头就是来自于诗经中对梅与爱情的描述。

顺便介绍一下,梅花可分为花梅和果梅。一般所说的梅花就是花梅,以观赏为栽培目的,花谢就落了,不结果。但部分单瓣品种的花梅也能结果,这就是,比如我们刚入园的时候看到的垂枝梅,就能结出很多的果实

第五部分:五福亭、梅花女神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福亭。此亭为梅花状,仙鹤宝顶,亭周围栽植红梅、青松,寓意为梅献五福,松鹤延年。亭内藻井上雕刻五福:乐、福、寿、顺、和。藻井中央是梅花女神——寿阳公主,亭的左侧即是梅花女神像。

寿阳公主是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女儿。传说她于人日(正月初七)那天在宫中赏梅,累了后坐在含章殿屋檐下睡着了,这时有梅花飘落到她的额上,醒后擦不去了,三天后才将梅花洗去。宫女好奇,竟相仿效,“梅花妆”由此而始。因此,后人说公主是梅花精灵所化,梅花本就是公主的前身,于是把正月初七定为梅花生日,寿阳公主则为梅花女神。

大家注意一下五福亭的藻井图案,梅花女神周围镜像雕刻的五福:乐、福、寿、顺、和,倒影池中,正好正过来,大家可以投硬币于池中,求五福,保平安。

为了体现五福的“五”这个吉祥数字,不仅此亭是五瓣呈梅花状,五福亭后面还有我国古代书法家“五福”墨迹的刻石,就连亭周围的冰裂纹铺地上的梅花也是50朵。用5这个吉祥数字祝愿大家幸福吉祥,康健平安。

第六部分 梅花之“香”、跳枝梅

人们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凛冽的寒风和冰天雪地中,梅花孕育了香气。所以才让梅花香区别于所有的花香,梅花的香是一种悠远的香,飘渺的香、清幽的香,也就是所谓的“暗香”吧。

关于描写梅花香气的诗词很多,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还有我们人人熟知的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俗话说,香为花之魂。而在所有称颂花香的诗词中,梅花可谓一枝独秀。

据专家研究,梅花香味的座次依次为:玉蝶型白梅、绿萼型、垂枝梅、宫粉型和朱砂型。眼前的这课即为玉蝶型白梅

专家通过研究还发现,梅花的花香可使人神清气爽,血压降低,血压高的游客朋友今天来赏梅就更超值了!

眼前的这棵梅花叫做跳枝梅,它是梅花中的奇葩,同一棵梅树,红白两色花各自生长在不同的枝条上,而且每年的位置还不一样。或者同一个枝条,开出红白两色的花。甚至同一朵花上,孕育出红白两色的花瓣,像是不小心被染了颜色。像这样的跳枝梅在雪山梅园还有数株,大家不妨留意探寻一下。

第七部分 坐中几客轩、台阁绿萼、珍稀古梅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坐中几客轩。这个轩名来自历史上一段有趣的故事。过去过春节的时候,人们都喜欢瓶插梅花,觉得这样才有年味。据记载,有一年春节,宋代诗人杨万里一家九口,围着瓶插梅花作诗娱乐,轮到杨万里时,他作了一首四言绝句:销冰作水旋成家,犹似江头竹外斜。试问坐中还几客?九人而已更梅花

意思是:冰雪融化了,梅花很快在瓶里安了家;疏枝横斜的瓶梅,仍然保持着它在江头水边枝条从竹丛里伸出的潇洒风姿。后两句突发奇想:我们在坐的一共几位客人?他们回答,九位。杨万里纠正道,还有一位客人是梅花呀!

通过巧妙的一问一答,诗人把无性情的梅花也算在自己的家人之内,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酷爱之情;反之,座中九人也都象梅花一样芳洁高雅,没有一个是俗客。真是人若梅清,梅若人雅,花香笑语,相得益彰。

轩外植梅花名品——台阁绿萼一株,此花曾失踪多年,是1980年梅花协会的主席陈俊愉先生在云南发现的,后来被引进到雪山梅园。

的前方两侧,分别栽植有三棵古梅花树,它们的树龄均在50年以上,其中左侧这课古梅花树的树龄已经超过了70年,为梅园历史最悠久的一棵。

部分 梅花之“韵”、知春亭

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首先就在于它的韵味。宋代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知春亭。知春亭周围建“流杯渠”,也叫“曲水流觞”,主要是给游客提供一个春野游玩的意境。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详。

为什么叫做知春亭呢?我们从此亭立柱上所雕刻的两幅楹联便可理解。

亭南是“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帧咏梅诗句),亭北是“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陈亮咏梅诗句),写出了梅花先众木而花,先天下而春的精神气质。

当今,我们所提到的梅花精神,首先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想当年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那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难怪,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梅花就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国花。

习近平总书记从2010年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以来,先后四次引用咏梅的中国诗词、格言向社会各界传播和弘扬梅花精神。具体的内容都体现在景区大门的展板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注意浏览一下。

部分 印谱、蜡梅、咏梅诗词碑廊

大家看到的这些印谱,主要选自我国明、清以及现当代著名篆刻家的作品。如齐白石的“梅花草堂”、陈鸿寿的“问梅消息”、黄牧甫的“梅溪读画”、吴熙载的“画梅乞米”、沙孟海的“愿与梅花共百年”、程与天的“梅香四海”等等。这些作品,既有石头的自然美,又有金石篆刻所特有的残破古朴美。大家不妨辨认一下,尤其是喜欢识文断字、学富五车的朋友。

路西侧栽植了几十株蜡梅。这里顺便科普一下,梅花和蜡梅是两种不同的花卉。梅花是乔木,蜡梅是灌木。梅花花色较丰富,有红、黄、绿、白、粉等共320多个品种,蜡梅花色主要是黄色的,目前只有10多个品种。梅花对温度很敏感,温度高了开得就早,蜡梅不大受气温的影响,我们这里一般到了农历十二月前后就开放。但梅花、腊梅都芳香扑鼻,均是我国传统的名花。

站在这里,我们的左侧是咏梅楹联影壁,对面是松柏路盆景和梅花盆景的展区,以及关于梅花的科普长廊。展区后边的玉照堂是我们进行孩子们的品梅励志研学游的教室以及画梅作品和石刻的展览。等我的讲解马上结束之后,大家也可以进去随意观赏一下(玉照堂需要再在没有孩子上课的时候)。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咏梅诗词碑廊,廊内共镶嵌咏梅诗词79首,其中古代咏梅诗词50首,现、当代咏梅诗词29首,主要由当代书法家书写。这些咏梅诗词,对梅花的神、韵、色、香、姿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生动地描写。对古诗词和书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品味。

部分 四君子路

我们都知道,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君子,是对道德高尚之人的尊称。人们尊梅、兰、竹、菊为君子,是因为在它们身上体现着为中华民族所特有并积极推崇的几种道德品质。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清幽脱俗,正气浩然;竹,筛风弄月,劲节挺秀;菊,凌寒自得,冷艳照人。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梅兰竹菊便成了高雅纯洁、刚正不阿的象征,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颂。

前方的这条路就叫做四君子路,它的卵石铺地的图案就是用的梅兰竹菊。铺设“四君子”路正是体现了人们对梅兰竹菊的崇拜与敬仰之情!等一会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过去跨越一下四君子路。

我给大家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请大家随意进行游览,谢谢大家!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