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狂写梅花十万枝
作家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中描写彭玉麟,用了两个非常生动的细节:其一,祖母病逝,父亲率全家回原籍奔丧,临行前,小姑请彭玉麟作“梅花麒麟图”,然后连夜织成绣品,当分手信物回赠彭玉麟;其二,曾国藩焦山还愿,被法师识出,便不再瞒,介绍彭玉麟为“衡阳彭雪琴”,而法师却直呼彭玉麟为“善画梅花的水师统领”。
更为传奇色彩的,说彭玉麟闻讯少时女友因父母逼嫁气闷而终,痛苦不已,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之后数天,“狂写梅花十万枝”,以舒心中之哀伤。后来他与友人去武昌西山寒溪看梅,有感旧事,当场作画《仙梅》,并赋《仙梅》诗一首。西山“三贤亭”至今仍有《仙梅》石刻。
彭玉麟(1816-1890年)为清末湘军水师统领,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1853年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因连败太平军水师而声名大震。1861年任安徽巡抚,后为水师提督。虽以“武”名,但彭玉麟内心,更为“文”而倾。兵事余暇,彭玉麟绘画作诗,自得其乐。其诗后结集《彭刚直诗集》付梓。但更为曾国藩等赏识的,是他画“梅”绝笔。只是可惜,由于战乱,传世至今的彭玉麟书画作品,并不多。
现为安庆迎江寺寺藏的《梅花图》,是彭玉麟“梅花”画作的精品之一,作于湖南君山吕仙阁,时间为1873年(癸酉)农历秋8月。
虽说是《梅花图》,但彭玉麟以近3/4篇幅,浓笔渲染的却是老梅枝干。彭玉麟的梅枝古拙而苍劲,其中主干由下而上,浓墨淡写,寥寥几笔,傲然有一股雄气;侧枝俯身往下,扭与曲之间,半是不甘,半是无奈。能给人以冲击力的梅花,或含苞,或吐蕊,或绽放,光明暗影、虚实相间,无不生机勃勃。这恰恰也显现出老年彭玉麟的对人生的乐观与豁达。整幅作品线条质朴,笔墨苍浑,意随笔至,笔随气行,为我们打开了无限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应该说,这是彭玉麟“梅花”画作中的精品。
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强调景与情完美交融,借景生情,借物抒情,画家笔下被表现的对象,由外在形式模仿,化为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从而体现出画家内心深处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的高度完美统一,才是画家作品能得以传世的根本。彭玉麟作这幅画时,已经57岁,饱经战事纷争,目睹世态炎凉,这种心态,这种感受,通过尺幅之间的生动气韵,恰当自然地表现出来。这也是画作成功所在。
《梅花图》留白之处,彭玉麟专门题有“梅花”诗:“高风料峭镶春寒,香冷南枝雪未干,贪看隔溪疏影好,归来已是夕阳残。”彭玉麟书法也很精致,据《清史稿》记载,彭玉麟“生平奏牍皆手裁”,且有笔力,“每出皆为世所传诵”。
这幅《梅花图》原藏于民间,文革后期,藏者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低价转让,价格大概在30元左右。事过短短20余年,彭玉麟类似精品“梅花”,市场价最少也应该在两万元以上。
彭玉麟当年任安徽巡抚及水师提督,为迎江寺修复,四处筹措资金,出了不少力,迎江寺慧眼识宝,为寺庙留存下这件珍品,也算是对彭玉麟的回报。
最新文章
- 1雪山梅园第五届梅花节如期开
......
- 2[图文]雪山梅园研学游
......
- 3
[图文]第四届梅花节即将举行
......
- 4
上届梅花节•花絮
中国江北(沂水)第三届梅花节,于2018年3月7日......
- 5雪山梅园讲解稿
第一部分:毛泽东诗词影壁、五福铺地图案各......